笔下文学 > 乱世称豪杰 > 第2章 问计张松

第2章 问计张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cx,最快更新乱世称豪杰 !

    李山是县令杨兴手下的一名小史,负责为县令传递命令,他出身贫寒,与张松历来交好,张松生病后就是由李山四出奔波请的大夫。

    李山的年纪比张松略长,肤色黑,身材与张松一样高大,浓眉大眼,为人颇为忠厚,做事一丝不苟。

    此时李山正一脸严肃地站在张松家门口,张松知道李山一向不苟言笑,一脸严肃并不表示有什么事情发生,如果真有事,李山一定会出言提醒,因此对他的严肃也不在意。

    “李大兄,进来喝口水吧。”张松把手中的木棍放下,对李山说道。

    “不用了,你还是赶紧跟我去吧,杨县令找你很急的。”

    张松便不强求,只是说:“那好,等我一下,我马上就跟你走。”

    回到屋里,张松把妹妹晓岚唤出来,吩咐她在自己走后要锁好家门,躲在家里不要出去,除了母亲与自己、弟弟叫门外,任何人叫门都不要应声,更不能开门。

    看着妹妹紧张的样子,张松觉得自己是不是有些太过神经质了,但是想到凉州这个时期的盗贼情势,张松觉得自己这么做还是很有必要。

    然而为了缓和妹妹晓岚的紧张,临别时,张松捏着妹妹的小脸蛋,对她说:“乖晓岚,笑一下。”

    然而,晓岚试了几次,脸上的肌肉都很僵硬,怎么也笑不起来。

    无奈,张松便用右手小指伸进嘴里,勾着嘴角,右手食指与中指用力撑开自己的右眼上下眼皮,出其不意地做了个鬼脸,晓岚便一下被逗得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张松笑着对晓岚说:“在家,记住大兄的话,大兄很快就会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晓岚睁大了眼睛,眼睛里充满了对张松的信任,她使劲地冲张松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李山大兄,我们走吧。”在晓岚依依不舍的眼光中,张松对李山说了一声,便朝前走去。

    李山默不做声地跟在张松后面,走了一段路后,突然出声问道:“有那个必要么?”

    “永平县最近一年出现了几次盗贼?县里成功抵挡过几次?”张松知道李山问的是什么,便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。

    李山没有回答,他知道张松根本就不需要他回答,永平县最近一年出现了十几次盗贼劫掠,每一次,盗贼都是大获而去,百姓丧失财物是小事,死人也不是没有出现,而盗贼没有一人落网,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此前县里没有成功抵挡过盗贼一次。

    “这次不一样。”沉默了一会儿,李山说道,“盗贼已经被打退了,而且郡里会派人来的。”

    张松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李山,李山严肃的脸上还是那样一丝不苟,如果要说还有其他,那就是增添一丝坚定。

    “也许吧。”张松没有与李山争辩,因为他知道,从现有的信息来说,李山只能得出这个结论,他想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,“李山大兄,如果我不在,麻烦你对我家人照顾一二,小子不胜感激。”

    李山点了点头,说:“那是自然。”

    谈话之间,两人便到了城墙下。

    此时的城墙与往日不同,城墙上下到处都是火把,妇女们正收拾食具,准备返回。

    城墙下大部分都是老年男子与少年郎,一番休息之后他们都起身活动,议论着今天盗贼攻城时的防守情况,特别是少年郎更是眉飞色舞,言谈中透露出兴奋与骄傲。

    张松仔细地搜寻一番,没有找到熟识的少年郎,没有发现自己的弟弟,更没有发现自己母亲的踪影,但想到人那么多,一时没有遇上也很正常,于是便放下心来。

    见到了李山,众人都谦卑而热情地打招呼,李山也不过多地答理,只是鼻孔里哼几声以示作答。

    在将登上去往城墙的阶梯时,李山对其中的一位老人郑重地行了一礼,老人忙起身回礼,口里直说:“草民不敢当小史如此大礼。”

    这位老人是为张松治病的石道,他是永平县乃到张掖郡里最有名的大夫。自用了他的药后,张松明显感觉自己的病症好得快了许多。

    张松也郑重地朝石道行了一礼,然而石道并未理会张松,甚至都没有看张松一眼,张松心里苦笑了一下,但也没有在意,只是安静地等待李山与石道交谈完毕。

    自踏上了城墙的阶梯,张松便让李山走在了前面。

    一丈来高的城墙实在算不上太高,只一会儿功夫,李山与张松便到了城墙的顶部。

    一登上城墙顶,张松禁不住全身直哆嗦,走在城里时,因有建筑物挡着,还不觉得风有多紧,但上了城墙顶,张松才发现今晚的寒风比往日猛了许多,刺骨的寒风好像把人的衣服都剥光了,还直往人的骨髓里钻。水缸里的水已经结了冰,城墙顶的水迹也结了冰,张松一不小心踩在了上面,差点摔了一跤。

    城墙顶上的青壮年男子已经穿好了家人送来的棉衣,躲在墙垛下,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抵挡寒风,只留几人观察着盗贼的动静。

    县令杨兴正与主簿、录事史、主记室史等手下及县里世家大族中的来人交谈着。

    “长上,张松已经带到。”李山大声回禀道。

    交谈的几人闻声,世家大族中的来人脸色冷淡地瞥了张松与李山一眼,便头也不抬地喝着碗里的茶,眼里还充满厌恶。主簿、录事史、主记室史也只是略微地朝张松点点头,便不再说话。

    县令杨兴则热情地伸手扶住了行礼的张松,大声说道:“张松,你来得正好,本县正有事问你,你看看城外,盗贼的进攻已经失败了,为何他们还不退去呢?”

    张松努力控制着自己发抖的身子,恭敬地回答道:“此事自有县尊与诸君决断,草民不敢置喙。”

    “哎,你这就见外了,古人云,智者千虑,必有一失;愚者千虑,必有一得。你不妨说来听听。”县令杨兴哈哈大笑说道。

    杨兴说完后,在场的几人都笑了。

    观察片刻后,张松犹豫了半晌,最后还是开口说道:“无他,定是在等援兵到来,以再次攻城罢。”

    除了杨兴外,其余几人的笑声都戛然而止,主簿还失声说道:“等援兵到来?怎么可能,盗贼哪来的援兵?你可不要乱说!”

    既然已经开了口,为了自己的家人,也为了城里的百姓,张松索性说个明白,“一个多月以前,我们县来了一百多盗贼,而同时临泽、屋蘭两县也各自遭到一百多盗贼的袭击,三县的盗贼加起来有三百多人,而除了飞龙盗,还没有听说张掖郡内还有达到百人规模的盗贼。天气如此寒冷,盗贼仍不离去,则必有所图。”

    在座的众人顿时哑口无言,其实这道理一想便明,只是他们没有收集信息综合分析的习惯,而习惯于听别人作决定,自然也就不知,此时经张松一说,哪里还会不知。

    杨兴先前还希望其他飞龙盗不会到永平县城来,这时听了张松的分析,最后一丝侥幸也没有了。

    三百多名悍贼,外加黑夜,在没有援兵到来的情况下,守住永平县城就成了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,而一旦破城,已经被激怒的盗贼会做出什么事情来,光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。

    主簿、录事史、主记室史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然而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,便不言语,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压抑。

    杨兴焦躁不安地踱着步子,眼睛望向了世家大族的来人,然而没人抬头与杨兴对视。杨兴满心失望,但又发作不得,他这个县令并不怎么被世家大族瞧在眼里,而且还指望他们合力抵抗,贸然发火得罪了这些世家大族,可没有好果子吃。

    最后,杨兴站在张松身前,望着眼前这个仍在瑟瑟发抖的少年人,杨兴沉默无语,他觉得自己把张松请过来是不是有点病急乱投医,一个少年人还能比其他人更有办法?

    然而杨兴想到一个月以前,自己还在为如何快速地预警盗贼而犯难,而眼前这个少年人很轻易地就用不同颜色、不同形状的旗帜组合就成功地解决了对盗贼预警这个大难题,并能知道盗贼的数量、距离的远近、来的方向等。

    也许张松真的有办法,带着一丝丝希望,杨兴问道:“可有计策守城。”